相关推荐: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114期
考试题库:[各地区试题] [模拟试题] [强化训练题] [每日一练]
科目一(1-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题干词项间关系为包含关系,雕刻是一种艺术品。A 项是包含关系,铁观音是一种茶;B 项可构成词组挑战困难;C 项车轮是自行车的一个组成部分;D 项厨师用炒锅工作。故答案选 A。
2.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初步观察题干数字序列,发现从前往后数字之前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可考虑数字之间或许成倍数增长。第一个数字:3×3-1=8;第二个数字:8×3-2=22;第三个数字22×3-4=62;第四个数字62×3-8=178……继续观察每个式子减号后面数字是否存在规律,分别为:2的0次方、2的1次方、2的2次方、2的3次方……以此类推,第五个数字:178×3-2的4次方,得数为518。故答案选 A。
3.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如下图所示:A 选项“段落”组可以调整段落样式;B 选项字体颜色的设置在“开始”选项卡|“字体”组里面的功能按钮;C 选项“样式”组用来设置文本样式;D 选项“剪贴板”组是用来进行剪切、复制等操作。
4. 中公教育解析:
【答题思路】
1.立意:这道题的立意不是特别的明晰,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说,题目较难。苏格拉底这句话“快乐”是重点,培根这句话“命运自己掌握”是重点,所以综合两者可以立意为: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者端正心态寻找快乐。
2.题干中说自选文体,所以这篇文章记叙文或者议论文都可以。
3.文章中心观点来自材料,分论点从苏格拉底的话中可以看出快乐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要为之努力,从培根话中得出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
【结构模式】
P1:开头 提出中心论点
P2:分论点1 要做好…,就需要人们……和谐、宽容、信念等精神方面的修养。
P3:分论点2 要做好…,就需要人们……阅读、修行、思考等学习层面的努力。
P4:分论点3 要做好…,就需要人们……活动、运用、创造等实践层面的行动。
P5:结尾 总结全文……
【写作素材】
1.苏格拉底的快乐哲学
2.培根注重快乐的心态
3.张丽莉、谭千秋和徐德光的快乐实践
【参考答案】
在教师工作中寻找快乐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快乐要有一定的目标,这样才不会虚度生活。除此之外,快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快乐自己,快乐学生。快乐是一种选择,在这个过度娱乐化的社会中,人们更多追求短暂的快乐,而忘记快乐真正含义。苏格拉底的话语说出快乐的真正内涵。
快乐的生活要有明确的目标。生活没有目标像大海中失去方向的一艘船,虽然在不停的行驶,却没有前进的意义。一群年轻人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让他们先造一条船。他们造出了一条很特别的船,非常开心。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么?”年轻人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因为有了目标,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因为有了目标,活动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因为有了目标,让教师看见前进的希望。
快乐的生活要有良好的心态。经常有人说人生苦短,所以苦短的人生要好好把握。培根说:“外在的偶然因素经常影响人的命运,但人的命运主要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掌握在自己手中最重要的钥匙就是心态。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作为一个教师,工作中会碰见各种问题,当碰见困难挫折时,一定要有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才可以让生活更加快乐。
快乐的生活要有助人的精神。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快乐的生活来自给予。这种给予要求地付出。其实这不仅可以让教师学到更多的知识,也锻炼教师自身的能力。这种给予和付出可以让生活更加快乐,因为一方面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实现自身的价值。张丽莉是快乐的,谭千秋是快乐的,徐德光是快乐的,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述快乐的含义。
生活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只要你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让太多的功利给心灵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你就会发现快乐如同星星点点般密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科目二(5-10)
5.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A项,在感知运动阶段中,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B项,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特征:(1)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2)这一阶段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C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他们没有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他们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
D项,形式运算阶段中个体的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题干中某小学生无法通过A>B推算出B
6.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按照实施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者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题干中提出“大的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的评价,属于总结性评价,故选A。
7.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布置作业的要求,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包括: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目的和要求具体明确;难度、量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规定完成时间;及时批改作业。
选项A,布置作业时的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故A项错误。
选项B,布置作业应选难度适中的题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不应难度较大,故B项错误。
选项C,符合实际情况且按时完成符合布置作业的要求。
选项D,布置作业后要求教师要及时批改并给予学生反馈,故D项错误。
题干中描述“说法正确的是”,综上所述,选项C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8.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课堂纪律的类型。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把其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和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是指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就出现了。题干中强调了关键词“内化”、“自觉的行为标准”,符合自我促成的纪律的特点,故选C。
A项,教师促成的纪律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
B项,集体促成的纪律指由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
D项,任务促成的纪律指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9.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结课的方式。
A选项,归纳法是教师引领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梳理讲授内容,理清知识脉络,突出重点和难点,归纳出一般规律、系统的知识结构等的方法。要求做到提纲挈领,全面准确,简明扼要。它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进行,也可以在有联系的几节课结束后进行。归纳结课是中小学常见的结课方式。
B选项,比较总结法是教师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意在引导学生将教学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类似概念或对立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又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清晰。
C选项,活动式结课是指教师采用讨论、试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结课的方法。
D选项,悬念总结法是课结束时,教师选择时机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方法。课堂在扣人心弦处戛然而止,教师打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招牌,引发学生产生继续探究的强烈愿望,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本题说法错误。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因此题干中表述的“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那个发展水平”说法错误。故本题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