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环球时快讯】青岛科技护航神舟十六号发射!搭建东西跨度一万五千公里应急搜救网络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发布时间:2023-05-30 21:18:56


【资料图】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30日讯 30日9点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顺利送入太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与以往一样,以中国电科第二十二研究所(以下简称22所)为代表的青岛科技为此次航天工程提供了护航保障。

起飞几分钟内,飞船急速升空,风险相对较高。“我们的设备就是要用来守护航天员生命健和安全,犹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般,对飞船准确定位、持续跟踪。” 22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负责人宋磊介绍。

据悉,在此次发射过程中,22所团队自主研制的机载、车载、船载定向仪,分别装备在直升机、运输机、搜索车辆、救助船舶等多样化的搜索平台上,沿飞行轨道部署在我国陆上、海上十余个应急搜救点上,在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过程中发挥了一双双“千里眼”的作用。其中,太平洋上最远的应急溅落区距陆地4000余海里,来回一趟需要海上航行20多天。每天在风高浪急中进行装备和实验,团队科研人员要克服重重困难,按操作规程测试、标校,保持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状态,才能保证全程“紧盯”飞船发射状态。

发射前一天,团队成员张永宏、李蕤、李有生三名保障队员在发射场,随任务部队进行发射前搜救演练,对搜救定位设备进行发射前最后一次状态确认;5月30日凌晨,历经10余天的海上航行,团队成员邹涛、张振、矫翔庆三位保障队员分别顺利抵达各自任务海域,在茫茫大海上守望神舟;同时,在新疆、甘肃、四川、湖南、山东等多个陆上应急着陆区,22所的搜救设备也完成了最后的状态检查确认。

如此一来,一张从祖国的西部边陲到东部海滨再到茫茫太平洋,东西跨度近一万五千公里的应急搜救网络已经部署到位,为神舟十六号乘组顺利出征提供了坚强保障。

神舟十六号发射之后,航天员在轨轮换,我们即将迎来神舟十五号“回家”。22所的团队也已做好准备,迎接飞船返航。“飞船返回途中进入黑障区,由于被等离子体包围,一切通讯都会中断,地面收不到任何遥测信号,就好像航天员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之间联系的‘虚拟脐带’被剪断了。”宋磊说,“飞船冲破黑障,我们的‘千里眼’定向仪设备可以确保第一时间捕获返回舱发出的呼叫信标,同时迅速实现舱内航天员与地面搜救力量的话音联络。这对宇航员来说,堪称是重获新生的心理安慰。”

张永宏告诉观海新闻记者,20世纪90年代接到相关装备研发任务时,团队几乎“一穷二白”,没有资料、没有经验、没有数据,研发难度极大、风险极高。即使在这种条件下,团队靠着拼劲,经历了数百个日夜的摸索,尝试了数千次失败,终于成功研发了虚拟交叉合成技术,可以准确跟踪到飞船在任何状态下发出的信号。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功能,也是领先于国外产品最突出的特点。”李有生表示。据悉,该技术不受外界气候、环境等条件的影响,无论白天黑夜还是风霜雨雪,无论戈壁大漠还是远海大洋,都能确保定向仪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工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通讯员 黄琳)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荐 更多>>